健康科普

搜索:

二级分类:

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

     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(autosomal dominant polystic kidney disease.ADPKD)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,全世界发病率约为100~1000,主要病理特征是双肾广泛形成粪肿,囊肿进行性长大,最终肢坏肾脏的结构和功能。60岁患者中,50%以上进人终未期肾裒竭.占终米期肾衰竭病因的10%左右。ADPKD除累及肾脏外,还可引起肝、胰囊肿、心瓣腆病和脑动脉瘤等脏器病变因此.ADPKD实际上是一种系统性疾病”。

病因及发病机制

   (一)分子遗传学  ADPKD主要病因是上:代将致病基因遗传给下代,约占60%,其余40%无家族遗传史,系患者自身基因突变所致国。



   日前已知引起多囊肾病的突变基因主要有两个,按照发现先后分别命名为PKDI和PKD2-1。第三个基网(PKDB3)可能存在,但尚未在染色体上定位和克降。PKDI位于第16染色体短臂(16p13.3)上,基因长度52l,有46个外显子.mRNA为14kb". PKD2位于第4染色体长寶(4q22 -23)上,基因长度68kb,有15个外显子.mRNA约2.9kb". PKDI和PKD2的蛋白表达产物分别称为多黄出白I(polycystin 1.PCI)和多囊蛋白2(palycystin2.PC2).多囊蛋白1是种分布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,由4302个氨基酸组成,相对分子质量约460kD。

   多囊蛋白2也是一种膜蛋白,分 布在内质网膜和细胞腰上。由968个氨基酸组成。相对分子质量10kDM.多囊蛋白1是一种膜受体,而多囊蛋白2是一种非特异性阳离子通道。多囊蛋白1激活多囊蛋白2.引起钙离子快速内流,同时激活G蛋白结合部位.信号进一步转导至细胞核,从而维持正常肾小管形态发生和分化”。 当PKDI或PKD2基因突变.引起多囊蛋白1或多囊蛋白2结构和功能异常.进而导致肾小管细胞内信号转导异常.正常臂小管形态不能维持,发生肾囊肿。至今报道PKDI和PKD2基闪突变形式分别为81种和41种,包括错义突变、无义突变、前切错误、缺失、插人和重复等突变形式31。

返回列表